虞愚:(1909—1989),原名虞德元,字竹园,号北山。1909年出生于福建厦门,祖籍浙江省山阴县(今绍兴市)。自幼酷爱书法艺术,魏碑功力相当深厚,少年时就才华横溢、崭露头角。1929年,20岁的虞愚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。为了提高书艺,他遍访名家求教。先后得到了马公愚、曾熙、于右任等著名书家的指点。30年代初,虞愚有幸结识了弘一法师(李叔同),并得到了弘一法师书法的传授,受益不浅。1936年,虞愚在厦门虎溪岩绝顶上写下“翳海”两个遒劲雄浑的大字。而十年后,当他重游虎溪岩时,再次看到的“翳海”二字,百感交集,兴奋不已。于是,他情不自禁地吟诗抒怀:“千秋留此峨峨石,海石天风掩映中。劫后苍茫来一顾,墨痕犹欲湿鸿濛。”虞愚的墨迹不仅遍及八闽大地、大江南北,而且漂洋过海、走向世界。陈嘉庚鳌园、厦门大学、福州林则徐纪念馆、泉州清源山、漳州南山寺、长沙岳麓书院、江苏郑板桥故居、施耐庵陵园等不少地方,都有虞愚题写的牌额、对联和诗句。1980年,全国书法家协会成立,虞愚当选为该协会理事。在笔会上,他经常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切磋书艺。虞愚的书法推陈出新,稳中求变,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从而形成了形神兼备,纵横秀逸的独特书法风格。